||| ||

文物普查基层行丨善作善成 湖北因地制宜交出亮眼“四普”答卷-博天堂网页

文物普查基层行丨善作善成 湖北因地制宜交出亮眼“四普”答卷

2024-11-13 14:24 国家文物局

建立多级联动机制、多方多次寻找线索、内外业同步推进抓进度、创新“东西互检”模式保质量……记者跟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当一天普查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湖北省,该省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实地调查阶段,不断探索、别出心裁,成果亮眼。

多查多动多问,翻山越岭摸清家底

“我们正在进行数据核查,将此次‘四普’录入的数据与前几次普查所记录的数据,包括名称、范围等进行逐一对比,对变化或者缺漏的部分进行补充完善。”利川市谋道镇鱼木寨入口的石凳上,摊满了文物普查的资料,身着印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恩施市调查队”字样小马甲的工作人员埋头在表格上核对数据。凑近去看,还有泛黄但保存很好的前几次文物普查资料,上面有着整齐漂亮的手写文字介绍、手绘的线图、黑白或彩色的正侧面照片。

鱼木寨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地势险要,因“要攻克此寨犹如缘木求鱼”而得名,有“天下第一土家山寨”之称。此次“四普”,在寨内新发现了8个文物点。

“这是我们的‘小发明’,神龛最初发现的时候周围被杂草覆盖,龛顶还被高大的树木枝条所遮挡,正常使用的柴刀太短,无法触及高处遮挡的树枝,为了清理周围,我们想到了这个办法,可以加长到3米左右,不用时可以拆开方便收纳。”利川市文物普查队队长赵青松正和队员对祠堂湾神龛进行调查和登记。“你们看,正面刻着鹤荷福寿图、双鹿衔春祥瑞图,两边转角还各有一只狻猊。”祠堂湾神龛是此次“四普”的新发现,也是少见的祠堂文物。

“高6.2米”,泡桐湾民居旁,普查队员杨海涛正在用自制的鱼竿测高器测量民居的侧面高度,随着声音落下,数据被记录在册。鱼竿顶上固定着回形针,再挂上卷尺,就可以对激光测距仪无法触及的挑檐等较高的建筑部位进行测量。

“鱼木寨文物以古民居和墓葬为主,向氏族谱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将山脉地形都绘制了出来,翻看族谱就能对鱼木寨的向氏民居和墓葬等分布有初步了解,对我们开展普查工作有很大帮助。”利川市谋道镇鱼木村,向氏民居前,赵青松小心翼翼打开花布,包裹内古朴的向氏族谱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份族谱是他多次走访后得到的线索。

湖北明确提出“三员三看三问三清”的工作要求,要求普查队员当好田野调查员、文物知识普及员、文保法律法规宣传员,通过看地方志、看族谱、看文物现状,问村委、问文史专家、问当地老人,做到文物历史沿革清、文物现场清、资源底数清,做到“应录尽录、应保尽保”。

活用新设备新技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

“通过rtk对文物进行坐标测量,再通过平板输入到‘四普’表格,上传、汇总至国家文物局的‘四普’数据采集系统,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为摸清文物家底、后续对文物实施精准保护打下坚实基础。”湖北省“四普”工作专班成员欧杰介绍。

对于文物普查来说,内外业同等重要,完成一天的调查之后,普查队员多数会在晚上进行内业整理。在荆州市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多媒体室,欧杰与荆州区普查队的工作人员演示了内业数据录入审核的流程。进入“四普”数据采集系统博天堂网页首页,一张大的文物点位图出现在屏幕上,已普查、待普查、普查中等不同状态的文物点,分别由不同颜色代表。“各地录入数据完毕之后我们会根据普查标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会逐级报送市级、省级平台进入下一阶段审核。”

新技术新设备能够更好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数据精确性。“通过试点中的反复探索试验,我们掌握了rtk测点、无人机拍照、登记表填写等田野调查方法与cad制图、坐标转换、矢量图生成等内业技能。”龚晓霜说,我们利用省级试点机遇,先后与两家三方公司探索普查工作模式,在探索中完成了马山镇、太湖港街道共计159处文物点田野调查。

荆州市共组建13支调查队伍,140人参与实地调查工作。荆州区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7月初与长江大学历史系合作开展田野调查,在前期探索成果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开展培训,形成相对稳定的外业调查模式与内业整理方法,组建2组10人普查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对文物点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矢量图、本体边界坐标进行测量、采集、拍照等,全面、完整、高效记录文物点信息。

“每周没课的时候就过来,大概能有两天半的时间参与普查。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难,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一周的时间掌握了技巧。”梁灿儿是长江大学学生,她所在的小组由文物系统专业人员和长江大学学生构成。

他们这次参与普查的熊家冢墓地,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荆楚故地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东周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之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山墓群的文物构成。到达现场之后,文物系统专业人员负责文物点位确定,她和其他几名同学负责用平板进行数据录入、用无人机进行影像采集、用rtk进行点位数据采集,他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很快完成数据采集。

问及参与文物普查对他们学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来自长江大学的几名学生虽害羞但坚定地表示:“通过参与文物普查,对荆楚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课本上的知识突然变得鲜活,会向同学和亲朋介绍自己学会的文物普查知识。”

荆州城墙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地处湖北省中部偏南,全长11.28公里,为一座明清府城墙,被称为“南国完璧”。荆州博物馆古建部主任李正贵说:“城墙文物的普查难点在于它较长且体量较大,但之前的基础资料比较齐全,我们普查主要聚焦城墙本体,四至及每个转角,护城河及建设控制地带都要打点测量。”

建立多级联动机制,创新“东西互检”模式

“‘四普’涉及点多、覆盖面广,为了加快普查效率、保证普查质量,湖北建立省、州、市、乡、村五级联动机制,为普查试点组织实施提供保障。”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飞表示。

截至10月中旬,湖北省“四普”已调查不可移动文物总计26960处,其中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25475处,复查率达69.8%,调查新发现文物1485处。利川市共完成不可移动文物调查358处,其中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264处,调查新发现文物94处。荆州区676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查点,已完成483处文物调查,调查新发现文物24处。

“我们建立了市乡村/区镇村三级协调联动机制,坚持区级躬行践履、乡镇一线协调、村组主动配合,形成广泛参与的工作合力。各乡/镇积极发现并提供线索,协助我们做好田野调查基础工作,给予我们很大支持和帮助。”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文博股牵头人龚晓霜说。

此外,各地内外业同步推进,及时整理、录入调查资料,通过专班人员日总结、分管区长周调度实现进度管理可视化,确保不漏点位。

“湖北省普查办会同黄石、恩施的市县级普查办工作人员,组成8至10人检查组,赴对方市州开展检查。内业主要检查上报完成数量与资料填报数量一致性,数据填写规范性、完整性;现场复核主要核查本体文物构成、边界坐标测点、矢量图绘制准确性等。”湖北省四普专班工作人员说。

陈飞介绍,在确保总体进度的同时,为把好普查数据质量关,湖北省普查办组织开展普查数据“东西互检”工作,以“查问题、找差距、抓整改、促提高”为目的,既查找外业田野调查和内业数据填报中的问题,又在交叉检查中互相学习好的经验做法。

带着期盼,普查员们深入田野乡间,用脚步丈量每寸土地,以目光穿越浩瀚历史;希冀收获,他们用科学严谨的态度、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文物信息,使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这张大地图日益丰富。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