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品|从周韶华先生获得终身成就奖谈杰出人才成长路径-博天堂网页

艺品|从周韶华先生获得终身成就奖谈杰出人才成长路径

2024-11-13 14:11 中国艺术头条

周韶华

2024年,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2008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2015年获评2014年度“中华文化人物”;2021年获“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湖北省国画院终身名誉院长。

周韶华先生刚刚荣获第四届“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文联对周老在美术艺术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取得的突出成就做出的最高肯定。周老开宗创派,开创了当代中国画的豪放派“气势派山水画”。出生在山东的周老,扎根开花于湖北,周老是湖北的骄傲,是湖北美术乃至中国美术的一面旗帜和崇高典范。周老对湖北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湖北美术当前的生态,与周老当年对湖北美术的远见卓识、规划布局、传播推广、知人善任、爱护保护培养人才等贡献密不可分。在中国美术史上,周老都是一颗闪耀的星星。我们祝贺和研究、学习周老,从中挖掘艺术人才特别是美术人才走向杰出和辉煌的路径,让美术事业艺术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杰出人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周老是一位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的艺术家,他对历史转型期的时代精神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有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他认为,近一百多年来,中国文人水墨画过于柔弱,在视觉和审美心理上离现代人太远。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中国的画家当中,他是最早几个能够意识到一个伟大时代即将到来的艺术家。能够比一般人迅速得多地捕捉到历史的必然要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思想潮流的发展趋势。这与他八路军的出身和当领导干部练就的敏锐洞察力、政治敏锐性相契合,与他的民族大义大爱相符合。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激发了他思索中国画变革出路的灵感和动力。他说:“当时大家的精神状态都不好,好像没有睡醒一样。我有种呼唤民族大灵魂,民族新的觉醒的这种力量。”因此,在急速变动的现实面前,他不可能是一种冷漠、消极的旁观态度,他是积极地参与,无保留地投入,自觉承担起创新中国画创作样式的责任,他有种非常强烈的紧迫感,想大声呐喊振臂高呼。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历史自觉,它源于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的积极入世精神,而又融入求新求变求索不断进取攀登的现代意识,也源于八路军出身的有美术专业特长领导干部的高度政治自觉。1983年,他在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召唤下创作了《大河寻源》系列,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一经展出,便轰动了整个中国画坛,一展成名。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黄河魂》被王朝闻先生高度赞誉为“造型性的黄河大合唱”。他和吴冠中先生一起为中国画变革与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周老极其注重艺术精神的表现,摈弃小我,成就大我,拥抱时代,寻找中华民族之根,呼唤民族大灵魂,追求大宇宙生命意识,这些都成为他文化大风格的精彩组成。他创作的《大河寻源》《梦溯仰韶》《汉唐雄风》《荆楚狂歌》系列是寻根的延续,也是时代的精神图像。伟大崇高恢弘气势,这些中国画很难创作出的品质,周老的画作里能精彩呈现。正是这种深刻的历史自觉,成了推动他创作出具有艺术意义和时代意义的美术精品,取得卓越贡献和取得突出成就的内在动力。

二、杰出人才敢于创新不断求索。

杰出人才勇于求新、求变、求进,敢于摸索、探索、求索。习近平总书记说“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是周老重要的灵感来源,是周老不断研究的对象。周老强调:“我们应该很关心我们的文化,我们能从中领悟到很多很重要的东西。伟大的中华民族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成果,只要我们多加钻研,很多东西都能学得会。”周老说“不要死守一套东西,不能重复。要追求革新,要有新的创造。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主动追求的,不追求就永远不会有。”

周老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上,还体现在他对传统绘画题材的重新解读和表现上。在思想解放、眼界开阔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他对中国水墨艺术的当代形态进行大胆试验。他不拘泥于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和意境,而是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融入作品之中,使得作品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周老有意破传统章法,自立门户,色彩强烈浑厚,富于节律感。汪洋恣肆、大开大合、气势磅礴的《大河寻源》,把中国山水画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一下子使那些囿于重复传统和陶醉在个人情趣技巧中的山水画黯然失色。它们也雄辩地向世界表明,在时代巨大的变革面前,中国山水画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山水画同样可以反映民族精神。周老所独创的“周式笔墨”,即以大线条、大块面、浓色调为主要特征,追求整体气势与激情的笔墨样式,建构了象征性与抒情性相互统一的绘画语言,已经成为了中国水墨画新传统的一部分,形成了文化气魄,对无数的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创作的过程中,周老还不断有对自我的超越。周老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当代中国画坛增添了光彩,也为世界艺术宝库贡献了独特的中国声音。

三、杰出人才德艺双馨品格优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周老出生贫苦,身世传奇。父亲素未谋面,不到十岁就父母双亡,被舅舅接到姥爷姥姥家住。在大灾之年,初次尝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开始了流浪生涯。还到大连闯关东当了童工,尝够了做奴隶的苦。苦难没有把他压倒,白眼冷遇和遭人菲薄也没有使他退却。一年后回到家乡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扛上红缨枪,站岗放哨盘查行人,送鸡毛信,写大标语,画漫画,进行抗日宣传。刚满12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当上了文化教员。自学掌握了简谱。少年参军,在部队中成长,在革命中蜕变。18岁荣获一等功。他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周老说:“活着要有勇气,要有大海一样的深情、大海一样的心胸、大海一样的勇敢、像火一样燃烧的人格力量去直面人生的挑战”。童年的苦难塑造了他的坚韧意志和顽强品格,而参加革命,战斗在抗日战争最艰苦岁月里的经历铸造了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他德艺双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感恩党感恩部队,崇尚超大灵魂,追求浩然之气、阳刚之美与革命英雄主义、革命理想主义。

周老说:“人品是实践美学中最根基的东西。人品在画中是带有信息和脚印的,在画中会留下画家自身的正气、骨气、文气和情操的轨迹,也就是这个画家人格力量的表现。人品高,画里就有正气、骨气和文气,即“浩然之气”,作品的底蕴就非常充实,有亲和力,这就是你的人格力量的魅力所在。有的画家不注重人格力量的培养,他的作品就难以成为神品、妙品,更难成为极品。人格即艺术品格。”

周老的作品基调始终是昂扬向上的,看不出苦难与阴霾,寻不见感伤和低回。一个身世凄苦的孤儿,在部队温暖的大家庭中成长得阳光开朗。即便以历史的遗迹为题材,周老也不发一般文人的思古之情。从周老的作品可以强烈感受到浓郁的家国情怀,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敬畏,感受到他的刚强乐观、百折不回、顽强生命力与韧性。

四、杰出人才勤于思考,既有创作的深度也有理论的高度。

周老在艺术领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提出了许多对艺术界影响深远的重要理论,周老发表了长篇论文《大河寻源记》。还提出“全方位观照论”“横向移植与隔代遗传论”,还参与电视创作,写了电视剧本《横断的启示》,这部电视文化评论片在全国放映引起强烈反响。周老总共出了六本专著100多万字理论文章。周老力主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反对顽固不化和因循守旧。他是这样主张的,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也是这样孜孜以求的。创作和理论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周老的杰出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为“第三代画家”和“第三代美术批评家”的崛起,打通了一条隧道。

五、杰出人才兼收并蓄融汇东西不拘一格。

艺术创造需要有大视野、大胸襟和大气象。任何伟大艺术的成因,都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的。一个艺术门类有时需要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的启示。周老试图打破艺术门类的界限,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全方位观照”追踪迅猛发展和急剧变革的伟大时代。在书法绘画、摄影、音乐韵律各方面都展现了他浓厚的兴趣与独特天分。周老说“我就是喜欢写喜欢画。第一是写、第二是画、第三是唱。”儿童时期他就会拉京胡和二胡,哼唱京剧,现在还经常听京剧,90多岁高龄还亲自到京韵大舞台看京剧。周老说,我来湖北是大丰收了。楚文化给了我创作的丰厚养料。他对省博物馆情有独钟,深深感受到荆楚文化的山高水长,根深叶茂。周老对长江文化有着深深的追慕之情。他的画作以长江为载体,艺术地再现楚文化神秘、超凡、浪漫的精神实质。他在版画领域更广泛吸纳各种元素。他研究黄河文化、仰韶文化、商周文化、秦汉文化、齐鲁文化,深深被古代艺术宝库所显示的创造力所震撼。1992年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周老是“到过河源喝水的宗师”。对国外艺术的借鉴,周老也从来也没有拘泥于一国家,一民族。他把东方的点线与西方的块面,东方的水墨与西方的色彩,东方的章法与西方的结构进行了优势互补。多元文化元素和载体的优势互补、多方位关照,使得周老的艺术视野和艺术思维模式得以极大拓宽和延展。

六、杰出人才认准方向勤奋努力永攀艺术高峰。

业精于勤。杰出人才认准方向,就会在一口井上深挖下去不懈努力。“我已经定了要搞文化搞艺术”周老年轻时就许下了这样的诺言。他是一个人生规划的战略家,树立一个艺术战略目标,再用明晰的路线和轮廓,付诸于艺术活动现实,在此过程中不断校正方位,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最终达成目标。他不断扩大自己的艺术实践,除绘画创作外,还拍摄了大量照片。周老的勤奋是少见的,他几乎将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阅读与绘画之中,画得那么多,连他的学生都自愧不如。半夜醒来睡不着时他会起来作画,睡意来了再去休息,从不浪费时间。他举办了80多场画展,经常废寝忘食赶画。95岁的高龄还亲自作画,手不停脑不停。他的人生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

七、杰出人才重视走进生活深入生活。

周老反复强调,“研究艺术,一定要走进去。走进生活,仔细观察,反复参悟,进入角色。只有走进去了,才能有所悟道。没有走进去,就不可能画出有分量的作品。”他说,深入生活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不能闭门造车。周老喜欢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体悟艺术。四次黄河万里行、两次长江万里行、奔赴刘公岛、走进可可西里,登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踏上几百里没有人烟的莽荒之野等征程就是最好的见证。他说“我在自然环境中受到的熏陶,受到的教育对我的影响非常重要。中国的名山大川,里面有很多好东西,我都有自己的记录。”山水自然界,对周老作品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得道悟道,感受其中之灵气,才能作出好的艺术。”周老通过对母亲河的寻源,寻到了华夏民族上升时期的振奋、阳刚、积极进取和豪迈奔腾。他感受到了那一时期艺术的雄浑深厚与苍劲磅礴,禅悟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周老毅然提出艺术创作的“三大战役”,即分别以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海洋文化为坐标,开展文化寻根和当代艺术精神创造。

周老在艺术和生活的海洋中找到并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他是时代的参与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他的作品既有时代性、人民性,也有突破性、开创性。周老以优秀不凡的品格、丰富深厚的学养、宁静祥和的脾气、乐观开朗的性格,超越常人的艺术禀赋、不懈求索的创新精神、澎湃激昂的创作热情,旺盛不竭的创作精力,最终成为一代艺术大家,取得了终身成就奖这种至高荣誉。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网站地图